信息化助力“双减”提质增效:湖北省北大校友会举办第十四期教育沙龙
新年伊始,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又为广大校友送上了一份教育“大餐”。2022年1月7日,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联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共同在线上举办了第十四期教育沙龙,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付卫东教授受邀主讲了《信息化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
△刘来兵教授主持会议
校友会会长刘萌、副秘书长周文鼎等出席活动,湖北省市教科院领导,武汉市部分中小学领导、教师,国内外北大校友和教育行业从业者等150余人聆听了讲座。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秘书长刘来兵主持会议。
△刘萌会长致辞
刘萌在致辞中表示,校友会教育沙龙举办十四期以来,首次邀请到非北大的学者教授主讲,体现了教育沙龙的多元化趋势和多样性特点,也展现出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在湖北北大校友中,从事教育的校友较多,本场讲座内容紧扣“双减”热点话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希望这场讲座,能给予处于迷茫中的教育产业人员,以新的方向、新的路径、新的思考。
△付卫东教授开讲
其后,付卫东教授围绕政策背景、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典型案例等五个方面,对“双减”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讲述了教育新基建、智慧作业在“双减”政策环境下的实践探索。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坚持教育公益属性,推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保障每位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需要。从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四个维度入手,使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逐步降低校外培训热度。
付教授还介绍了河北、江苏、湖北等多个省市落实“双减”政策的典型案例。他强调,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深化家校社合作,改变评价导向,“双减”政策的落地需要教育新基建的加持。通过创新智慧教育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建设新型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家校社高质量合作;创建全面感知化网络环境,优化教育全过程评价机制,构建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
最后,他还结合研究团队实地调研情况,分享了在“双减”政策下,江西省实施“智慧作业”项目的优秀案例。
付教授妙语连珠的演讲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好评,针对听众提出的“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保障教育水平处于上升趋势?”“目前有无适合学校对学生数字评价的工具?”“教师数字化素质如何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得以有效提高?”等问题,他进行了悉心解答。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他,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学。担任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长江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等。拿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14项,发表核心期刊文章70余篇,出版四本专著,为全国人大和教育部递交政策咨询报告40余篇,其中12篇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
推荐阅读
☞ 创新影响未来: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举办第八期“北大荆楚讲坛”
☞ 助力乡村振兴!湖北省北大校友会向十堰郧西捐赠200余万元医疗设备
☞ 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羽毛球队获高校校友羽毛球挑战赛武汉赛区第四名